认知与刷卡
无所不在的“黑客行为”
简单说,黑客是一种间谍行为,他们突破了一切防御体系,直捣黄龙,获得自己所要的东西。黑客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稀少,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黑客行为,甚至有时候,我们还不小心扮演了一回黑客,只不过自己不知道。比如我们会对某些品牌特别迷恋,迷恋到卖肾卖血都要去买那个东西,这在过去是只有圣徒才会干的事.
对品牌最简单、最准确的定义就是:
好的品牌是让你瞬间认知、瞬间联想、瞬间制造一种全然的接纳感,或者反过来,坏的品牌能让你瞬间拉黑、瞬间建立一套防御系统,根本不让它进来。
黑客行为与快速识别
我们知道“人工智能”的三个因素:算力、算法、数据。
现在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说“黑客行为无所不在”了。黑客行为的本质是快速解码、直达核心。
恋爱中的黑客行为
女孩子认可一个男孩子,说白了就是男孩子突然之间打开了女孩子的隐性开关,直达她的内心深处。过去说,女孩有两种,一种是菠萝型,一种是水蜜桃型。菠萝是外面的刺很多,但是一旦解除它,一下子就能直通内核;水蜜桃型则是表面非常nice,很柔软,很可口,但是你想进入她的内心是不可能的,因为她有一个厚厚的核。
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被打开的关键点
无论是做品牌、做销售,还是谈恋爱,或者从事日常交往,这些都是一种黑客行为。当然,这个黑客行为的背后也是一种认知行为:一种实现快速解码、快速通关、直捣黄龙,直击问题本质的认知行为。
“瞬间解码”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
日本的品牌名称为什么都像英文?
做品牌也是一种编码和解码。日本企业在全球化过程当中,有一个很重要,但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功夫:品牌名称。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时候,往往会吃的一个亏也是:我们的品牌名称都是中国化的。
不管做品牌还是交友,都应该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对方意识里的免疫系统对你的警戒。
日本企业的品牌名称,不管是SONY(索尼)还是Nikon(尼康),或者Canon(佳能),欧美人一念就非常顺口。日本企业在取名字的时候,会把握一个原则:不完全是一个英文单词,虽然有些是,但是比较生僻。
起名字的的这种相似性,其实就是一种编码。这种编码有一点儿像黑客行为,把你意识里的免疫系统、排异机制一下子给瓦解了。
刷卡:快速识别的认知优势
在生活当中,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背后还是一种认知:
- 第一,你知道对方的认知机制;
- 第二,你在对方那里预埋各种通关机制,预埋很多钥匙,以便你能够在一瞬间打开对方,让他接纳你。
认知的这种特点就是我们本周的关键词:认知和刷卡。认知在结果上常常表现为瞬间实现,但是背后的机制是极其复杂的。
所谓的“认知优势”,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快速识别。
“瞬间的自动化”是一个长期修炼的结果
瞬间完成的东西背后是一套复杂的编码和运算系统。 瞬间完成的行为让人羡慕,但要实现这样一个行为,是需要极其复杂的准备工作的。所以有人说,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行为。
小时候看《福尔摩斯探案集》,对福尔摩斯跟华生的相遇印象极深。福尔摩斯看到华生的第一眼就说:“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。”这让华生非常惊讶,因为这个事情太神奇。他们后来再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,华生认为一定是有人告诉福尔摩斯了,而福尔摩斯告诉他不是,并且很费劲地复盘了那个瞬间发生的过程:
“别人介绍你是一个医生,我看你有军人气势,那么你就是一个军医;我看见你的脸色很黑,但你的手腕儿很白,那证明你的皮肤本来是很白的,你刚刚从一个阳光很充足的地方回来;你的面色憔悴,表现出一种旧病初愈的状态;你的左臂受了伤,动作看上去有些僵硬。那么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的地方历经艰辛,左臂负过伤,最近英国在什么地方打仗呢?在阿富汗。所以我认定你是从阿富汗回来的。”
福尔摩斯的这种回溯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,但他在一瞬间就完成了,这叫“瞬间的自动化”。但要实现这种自动化是非常不容易的,它跟“拍脑袋想当然”完全不是一回事,它迅速完成的自动化过程里包含了很严密的计算,只不过这个过程太快了,就误以为它是“想当然”。
效率高未必是好事
《思考快与慢》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人类做出决定的两套系统。
性感:高效的“瞬间认知”
当你看到一个女性非常性感,这是一个瞬间认知,但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。这个复杂的过程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认知机制,目的就是让人不假思索地做出利于基因传播的决定。
这个我们生来就被赋予的使命,其实是一种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的方式。
效率高一定是好事吗?
选择效率高的认知过程好像是不言而喻的,但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,事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人类在思考和认知的时候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快捷方式,一种是非快捷方式。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·卡尼曼(Daniel Kahneman)给这两种认知和思考方式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:系统一和系统二。
系统一的特点是直接、快速、高效率,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直觉;而系统二是间接、慢速,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理性。
系统二的毛病显而易见:慢,没有效率,但是在很多时候,它是靠谱的;而系统一的特点是快,但它往往是不靠谱的。
成语“朝三暮四”的故事里面也有这样的例子。
要避免这种可笑的选择,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理性,也就是用系统二——很慢的,但是符合逻辑的方式去得出结论、作出选择。
“理性永远是感觉的奴隶”
请注意,系统一和系统二表面上是平等的,实际上,在选择的时候,系统一是处于主导地位的。当系统一迅速得出一个结论的时候,系统二会像一个跟班、随从、大臣一样,对系统一得出的结论提供大量的论证。
在寓言《人有亡斧者》里我们就能知道,只要你得出了一个结论,理性就会自动地为你寻找支持这个结论的种种证据;你的结论一旦改变,它又会自动寻找支持新结论的种种证据。
我们滥用系统一的时候,其实也是在滥用系统二——因为系统二,理性是不能作主的。用英国哲学家休谟(David Hume)的话说,“理性永远是感觉的奴隶”。
我们要警惕这种行为,现在的短视频或者推文都是基于你的历史偏好来推送信息,这些信息都是和你之前的思维模式相匹配的,所谓信息茧房就是这么来的。
从这件事上,我们就能看到,刷卡这事挺好。但同时,刷卡(瞬间认知、瞬间解码)的这种认知方式,很可能是把我们带向某个我们不知道的大陷阱的罪魁祸首。
远离认知中的舒适区
要获得类似于黑客的瞬间通关、瞬间解码、直击问题本质的认知能力,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。办法只有一个,也就是冯唐表述的麦肯锡的方法:尽可能基于事实,敢于提出违反习俗的假设,再严格遵循逻辑验证你的假设,最后始终保持获得真知灼见的意识。以上概括起来,就是“远离认知中的舒适区”——用事实、假设、逻辑、真知灼见的要求,时刻提醒自己远离认知的舒适区。
瞬间认知的机制:神经元的特权功能
从微不足道的细节里发现秘密
快速认知的机制
我们都希望自己有这样一种能力——以刷卡般的速度发现真相。但是,获得这种能力谈何容易。在生活和工作当中,经常制造真相乍现的瞬间是很值得羡慕但又极难的一件事情。
怎么才能够获得这种能力呢?还是要回到我们前面的话题:认知是一种产品,这个产品是你整个认知流程和认知设备决定的。
- 从玩具望远镜到军用/天文望远镜
我们的认知水准常常停留在玩具望远镜阶段而不自知。因为认知能力是一种内置的望远镜,你也不知道是军用的、天文的,还是玩具的。按照“达克效应”的理论就是:当你玩玩具望远镜的时候,你是不知道你玩的是玩具望远镜的。
- 麻瓜:散漫的认识目标
《福尔摩斯》故事二:
福尔摩斯和华生到郊外去野营,半夜,福尔摩斯把华生推醒了,说,“你现在看到了什么?”华生就说“我看到了星空”。福尔摩斯又问,“那意味着什么?”华生就分别从天文学、神学、哲学、文学……各个维度都说了一遍。最后,福尔摩斯说,“华生,你这个白痴!我们的帐篷被别人偷了!”
这个例子让我们发笑之余,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:当你的认知目标非常散漫的时候,你是很难看到关键真相的。
从这个例子里,我们还能感悟到“麻瓜是怎样炼成的”。“麻瓜”关注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东西,但他没有定向。
《福尔摩斯》中的华生就是一个知识储备丰富全面,但是没有特长的人。
我们今天不停地刷手机、刷微信,注意力没有任何定向,就是造就麻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。
- 神经元:活跃导致特权
这个行为还原到我们的大脑,就是你大脑里的神经元处于一种很民主的状态。所谓“民主”,就是每个个体都有机会、有权力发表意见,没有哪一个个体是有特权的。以“视觉”为例。我们的大脑枕叶有一个区域叫“视觉皮层”,那里有很多的神经元,不同神经元会对不同的颜色产生兴奋感。当你的意识集中在“我要关注红色”的时候,这些对红色敏感的神经元就会活跃起来。
这有点儿像公司里有些人经常被任用,然后被重用、被提拔,但是另外一些人,就像那些被压制的神经元一样,处于一个被抑制的状态。
最后的结果是:这些被抑制的神经元就变成了人微言轻的神经元。在遇到一个新场景的时候,活跃的神经元会首先跳出来,第一时间找到它的目标对象,获得一个感知,也就是迅速地生产出它的产品。这种现象,一个通俗的概括就是,所谓的“特异功能”是一种特权功能。
再来看福尔摩斯和华生。在福尔摩斯的大脑皮层里一定有一些神经元是正反馈式的活跃,能者多劳,越多劳就越成为能者;而华生头脑中神经元的职能是均衡分布的——对什么都感点儿兴趣,偶尔也能够说话、也能起点儿作用。但因为没有形成特权,他的整个大脑的感知能力就很钝化,没有锐度。
- 意识雷达
我们用雷达的原理可以解释刷卡般的“瞬间认知”:雷达的原理是发射超声波,超声波遇到了目标物体就会反射。不同物体反射波的速度是不一样的,所以,雷达就能够通过反射波识别这个物体。而且,它只对某种反射波感兴趣,能够迅速把这些反射波的信息进行处理,合成某种图像或者信息,自动忽略其它信息。
比如,雷达在监测潜艇的时候,会自动忽略鲸鱼或者其它船的反射波——因为它们和潜艇不一样。而一旦潜艇出现的时候,雷达就会立即报警。
这种刷卡般的“瞬间认知”的前提是:目标非常集中。
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常常能体会到意识雷达的作用,比如你买了一辆新车,尽管这是一个小众的车,你也会发现街上有好多这个品牌的车;你的太太怀孕了,你就会在公园里、街上发现好多孕妇。 敏感度来自于目标的锁定。长期的目标锁定形成一个固定神经元的固定连接的时候,也就形成了某种卓越的特异认知功能,这个过程叫“刻意练习”。
要获得刷卡般的瞬间认知能力,没有捷径可走。第一步,你不要像华生那样兴趣广泛,让自己的意识永远处于漫游状态。反过来,福尔摩斯已经形成了一种认知习惯,他的思维会有一个强烈的定向。由于这种定向极其强烈和精准,就会自动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,所以,福尔摩斯的认知效率就表现得特别优异。
我们刚才讲到了一个观点:麻瓜是如何炼成的。俗话说,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麻瓜也不是一天造就的,而是一种麻瓜的感知方式、生活方式造就了麻瓜的认知设备和认知品质。所以,爱因斯坦说“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