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驱型成长

在培养孩子自驱力时,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管孩子管多了会让孩子没有积极性,管少了孩子又会变得任性的两难境地。通过分析和拆解这个困境,让家长理解到培养孩子自驱力的关键是孩子的压力和控制感。

切换教育模型

  • 错误的模型: 挑战-努力模型。关注目标,一管就死,一放就乱
  • 正确的模型: 压力-控制感模型。关注压力,提供成长压力,实现自驱型成长

压力分成了3类,正向压力、可承受压力和毒性压力。

培养自己孩子的自驱力,最重要的是紧盯着压力这个仪表盘。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正向压力,在遇到可承受压力时给予足够的支持,同时要尽可能地避免毒性压力。

让孩子成长依赖家长给的控制感

管和放的两难境地

  • 目标-努力模型里面管的、放的是什么,是孩子的努力
  • 压力-控制感模型里面管、放的是孩子的选择

“这事听你的"背后需要家长做到

  • 帮助: 帮助孩子排除未准备好或者结果无法承担的事
  • 放手: 在孩子有能力做出决定的事情上别指手画脚
  • 闭环: 让孩子承担选择后果,形成选择和结果的闭环

给孩子控制感,其实不是放弃对孩子做任何干预,而是家长要管理好自己,当孩子做出不那么好的决定时不要焦虑,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在他的背后无条件地支持他。

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动机

满足三个重要的内在需求:

  • 自主需求: 让孩子自己做主,拥有掌控感
  • 胜任需求: 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挑战的信心
  • 归属需求: 让孩子感觉到被关心和关爱

在孩子对某件事产生了挫败感、手足无措,或是失去了兴趣时,也是你为他建立内在动机的时候。

经验分享

  • 时间管理工具: 小沙漏。 管理孩子的时间观念。学习,玩乐,看书等。
  • 阅读习惯养成: 他读,共读,独立阅读。
  • 榜样的力量: 大人自律
  • 培养表达和自省能力: 家庭例会,一周的总结感悟,多个方面的,习惯,生活,学习,游戏,和他人相处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