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阳明传
成圣之路
- 出生浙江余姚 名门显赫家族
- 祖父学富五车,指导学习
- 最初名“云”,五岁改名“守仁”
读书不被功名利禄所拢,不被陈规陋俗所束,不盲目推崇当时的权威“四书”
青年实践: 对内格物失败,对外仕途失败
对传统儒学提出反思: 先修身,再齐家 后治国平天下。立德、立言、立功,成为圣人。
后来在会稽山阳明洞沉思,回归儒学 -> 从孔孟之道中辟新路
前半生探索圣人之道,历经风险,解答了明代读书人的共同困惑。
阳明心学发展
心即理
本心的状态会决定一个人如何感知外界,如何加以行动。
理在自己心里,用思想指导行动
知行合一
- 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
- “知”和“行”是统一的,知是末发动的行,行是已经实现的知。
旧时儒家将知和行分为两个不同的过程。
致良知
阳明心学体系基础建立。
放大道德心理秩序: 心即理与知行合一相融,唤醒人心中的良知,使人人成为圣人
后半生用生命践行并发扬心学学说,广兴教育,平定大小叛乱。
终其一牛,王阳明让看似已无出路的儒家思想重新焕发了光辉,不再让人做书呆子,而是敢于自省,敢于体验,敢于关心大事小情,敢于经世致用解决真实问题。
总结
知行合一要敢于付诸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