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考快与慢

我们是怎么做判断和决策的

人类思维两种系统

  • 快系统(直觉判断)
  • 慢系统(理性思考)

原因

两个:

  1. 慢系统会占用大量的注意力
  2. 人类进化留下的历史原因(在危险的自然环境下,紧急情况下需要做成快速的判断)

平时: 慢系统待机状态,当快系统遇到麻烦,启动慢系统处理

非理性思维产生: 慢系统处理速度过快(人们凭直觉和经验),慢系统抢先给出答案,导致错误结果。

非理性思维自查清单(9种)

  • 典型性偏差:过度关注典型事件,忽略背后的概率。比如,看到地铁上一个读哲学书的人,你更愿意相信他是博士还是高中学历?事实上,博士的人数远低于高中学历的人;
  • 可得性偏差:一件事情更容易被看到,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更容易发生。比如飞机失事的概率低于汽车的事故,但是因为新闻报道,人们更愿意相信飞机更不安全;
  • 因果性偏差:对事物进行强行因果解释;
  • 小数定律:用很少的样本来进行评估;
  • 效用层叠:当大家都在谈论一件事时,我们会高估这件事的重要性;
  • 光环效应:人们先入为主接受了一些信息后,这些信息就会影响对事物的整体判断。比如,“小明聪明、懒惰”和“小明懒惰、聪明”,我们对小明的印象就会有差别;
  • 锚定效应:评估某一个未知事物之前,哪怕是无关的数字,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;
  • 框架效应: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描述,会导致你作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。比如“屡战屡败”和“屡败屡战”;
  • 禀赋效应:是指当你拥有某个物品之后,你就会觉得它价值更大。

提升思维准确率

核心: 幻想自己的慢系统

  • 借助公式唤醒慢系统

遇到问题 -> 简单的公式计算

公式举例: 评价多个应用系统的时候,可以将每个系统拆分成不同的功能块,我们为每块进行打分,最后将分数相加即可。简单但是大多数情况别直觉更有效。

  • 借助他人唤醒慢系统

研究表明,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

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外部视角,用别人的系统来检视我们。外部视角包括人和历史数据。

小提醒

我们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

因此在疲惫的时候会影响我们的决策,需要休息一下。

例如: 一般晚上不要做重大决定,留到第二天白天。

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,专注力和意志力是一个消耗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