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的人格教育
在这本书里,阿德勒揭示了儿童人格形成的心理机制,解答了孩子是如何看待外部刺激、如何做出反应以达到自己的目的,如何消减自卑感和如何追求优越感的。
人格的统一性以及四种主要生活风格
儿童的每个行为都是儿童整个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
风格:
- 支配一统治型】
- 索取型
- 回避型
- 社会利益型
只有社会利益型是健康的,其它三种都有可能成为问题儿童。
儿童的每个行为都是儿童整个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;儿童的生活风格分为四类:支配-统治型、索取型、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,只有社会利益型才是健康的,前三种生活风格的孩子都可能成为问题儿童。
产生问题儿童的原因
- 生理因素或家庭环境让孩子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
- 父母或主要养护人对孩子过分溺爱-物质&精神
- 父母对孩子的忽视或拒斥
教育者最为重要的任务,或者说神圣职责,就是确保每个学生都不丧失勇气,并使那些已经丧失了勇气的学生通过教育重获信心。
引导儿童形成良好人格
想要帮助儿童发展好的社会情感,形成健全的儿童人格,可以从四个方面引导孩子: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观、发展积极的困难观、发展积极的他人观、发展积极的异性观。
关键人物: 母亲
- 自我观: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
- 困难观: 培养和保护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
- 他人观: 培养孩子对社会、人类、环境的关怀 帮助孩子建立公平规则和边界意识
- 异性观:深刻地理解和认可异性,有好感和亲近感,不贬损和排斥
总结
略为遗憾的是,这本小册子在如何矫正、重建儿童人格方面,论述有些笼统,缺少具体指引。可以参考美国著名心理专家劳拉·E·伯克在他的《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》中明确提出的:“人的发展是持续终生的,不存在一个对生命全程起最重要影响的年龄阶段,每个阶段发生的变化对未来的发展都有同样重要的影响”。